第39章 王审知接掌福建

作品:《木匠王爷

福建古代被称为闽越,是闽越、山越人的聚集居住区。后来随着大量中原移民的迁入,闽越和山越人逐步被移民汉化,和中原移民共同成为福建的主体民族。

到了唐朝末年,福建山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原土著居民没有受到汉化影响。由于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因此被唐朝政府称之为洞蛮。武夷山区的黄连洞蛮是其中一支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部族。

原福建观察使陈岩便是建宁人,他在起兵初期,依靠黄连洞蛮人的帮助,驱逐了黄巢军队,成功占据了福州城。陈岩病死,范晖继任福州观察使。黄连洞蛮是少数几股继续支持范晖的力量之一,只不过建州在被徐归范占据之后,黄连洞蛮也失去了救援范晖的机会。

王潮在统一福建的过程中,没有对黄连洞蛮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黄连洞蛮对王潮不感冒,但没有立刻表现出不服管束的态度,而且又是居住地深山老岭之中,大家短期内似乎相安无事。

到了乾宁元年,黄连洞蛮终于不甘寂寞,出兵攻打汀州城。对于黄连洞蛮这类小角色,王潮自然不会放在眼中。他立即派遣大将李承勋,率一万大军征讨黄连洞蛮。黄连洞蛮只是少数民族乡团武装,无非仗着人多,欺负一下防御薄弱的汀州城。在李承勋的援军兵临汀州城时,早就吓得四处逃散。

李承勋率兵追击,到达浆水口,大破黄连洞蛮,彻底打击了黄连洞蛮的嚣张气焰。从此黄连洞蛮一蹶不振,再也不敢挑头闹事。黄连洞蛮平定,福建再也没有敢于抗衡叫板的势力,王潮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对福建进行治理。

如何治理福建,王潮早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总体可以归结为八字“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具体措施则是创立四门义学、招还流亡、堪定租税、派遣官吏巡查各级州县、劝课农桑、交好邻道。

在唐朝末的乱世当中,如果哪个藩镇势力能做到王潮的措施,那他统治的区域对普通平民来说,那真是世外桃源。王潮打算让福建成为唐朝末年的一个人间乐土,在他的治理下,福建终于彻底告别了战乱。百姓安民乐业,经济快速发展。连许多中原一带的名士,也来到福建避难。

王潮在福建的所作所为自然引起朝廷的关注,王潮虽然很有想法,对唐朝政府还是一贯的顺从臣服,该进贡的一份不少,该称呼的一字不少,这让李晔十分满意。要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藩镇能够把唐朝政府当回事。

乾宁三年九月,唐朝把福建升级为威武军,王潮任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个人荣誉和官爵再次升级。正当王潮准备在威武军节度使的位置上大展鸿图时,疾病不合适宜的入侵了王潮。王潮只有五十二岁,还不到六十岁,福建的美好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他却要告别自己的家乡父老。

乾宁四年冬,王潮病危,临终前安排三弟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的接班人,等于是把福建的军政大权全部交付于王审知。后事安排完毕,王潮潸然而逝,结束了他五十二岁的生命。

对于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的接班人,王潮在病危时刻存在着多种选择性。王潮毕竟已经五十多岁,几位儿子诸如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等早已成年,按照惯例应该从儿子中间选择一个。

即使王潮对自己的儿子都不满意,他还有王审邽这个二弟。论资排辈,也应该轮到王审邽,无论如何轮不到最小的王审知。但王潮独具慧眼,毅然将军政大权全权交付于王审知。王审知在后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将王潮的霸业成功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后人逗叹服于王潮知人善用、卓越远见。

在“拜剑选举”中大放异彩的王审知不经意间已经跃升为福建的二号人物,在军民中的威望和魅力仅次于王潮。原本就被上天指定为领导者,只不过由于王审知的高风亮节,王潮才成为了领导者,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王潮的接班者必然是王审知。

王审知也非常的争气,平时表现非常良好。无论在军队中,还是在百姓们中,都颇有好评。诸如攻打泉州、攻打福州、安抚豪强等重大事件,王审知都是当仁不让地居功至伟。王潮主政福州后,福州街头出现了一首非常有趣的童谣。

福州城的这首童谣是,“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潮水自然是指王潮,岩头暗指陈岩,矢口合起来是“知”字,暗指王审知,全句意思是,王潮来了,所以陈岩没了,等王潮去了,是王审知。

乾宁初年,王审知担任福州观察使副使之职。在一次庙会之上,一位坐禅的僧人突然指着人群之中的王审知说道:“金轮王第三子降人间,专生杀柄”。所谓童谣、所谓高僧,当然只是一场表演。这场表演的总导演也许不是王审知本人,在王潮还健在的情况下,王审知导演这种戏,纯粹找死。应该是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再次一起导演了这场大戏,目的是为王审知的顺利接班营造政治舆论和声势!

在王审知表现极其良好的同时,王潮的那几位儿子的表现就只能用平庸来形容了,平庸者在乱世之中是无法生存的。至于王潮的二弟王审邽,虽然不至于用平庸来形容,但他的优点却是吏治,对军事一窍不通,在军队之中没有威望,完全无法和王审知相提并论。

一切一切的社会民间舆论都指向王审知,大家似乎都一致拥护王审知为王潮的接班人,在这种历史潮流的引导下,即便王潮有所想法,也不敢选择王审知以外的其它接班人。

对于王潮的选择,福建上下几乎无人反对。但有一个人反对王潮的选择,那就是王审知本人。王审知在得到王潮的任命后,坚决不敢受命,而是推举兄长王审邽为新的威武军节度使接班人。

王审邽哪里敢接受弟弟的推举,固辞不受,又把皮球踢给了王审知。表演也不能太过火,王审知稍加推却之后,最终接受了任命,自称福建威武军节度留后,福建的第一次政权交替总算是顺利地完成。

但王潮任命的有效范围仅限于福建,出了福建,压根不会有人去理睬王审知,所以王审知必须得到唐朝政府的正式认命。尽管李晔在宦官和藩镇两大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但只要唐朝这块金字招牌还在,那么皇帝的话语有时也会有些效应的。

在这一点上,王审知继承了兄长王潮的政策,韬光养晦、低调做人、积极进贡、尊重皇帝,由此博得了皇帝李晔的欣赏。

光化元年,王审知为自己的谦逊态度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被唐朝正式任命为福建威武军节度使、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正式成为福建的最高军政长官。王审知的运气也着实非常不错,在他从兄长王潮手中接过福建这个地盘的头几年,他的四周没有强悍的邻居们来威胁王审知的生存。

福建的北边,是浙东观察使董昌的地盘。董昌原本和王氏家族关系不好,在王潮派遣王审知攻打福州时,作为范晖的儿女亲家,董昌还派兵援助范晖。在王审知的所有邻居当中,要论关系险恶,董昌是排名第一,而且也是当前唯一可能威胁王审知的外部势力。

然而,董昌却在乾宁二年称帝,结果遭致众叛亲离。在钱镠的努力积极下,董昌兵败身死。钱镠成为浙东主人,但和淮南杨行密鏖战不休,自然也无暇顾及南方偏远山区的王审知。

福建的西方,是岭南东道。比起福建,岭南更加贫穷落后。从福建至岭南,到处是荒芜人烟的崇山峻岭。岭南节度使也不是个美差,数年之间已经连续轮换,哪有闲工夫去关注东方的福建。

西北边则是群雄割据的江西,钟传割据洪州一带,卢光稠和谭全播占据虔州,危全讽和危仔倡兄弟占据抚、信两州。割据势力颇多,但由于实力都不够强悍,各自混战不休,自然谈不上对王审知构成威胁。

至于福建的东边,那是一望无际的波涛。如此轻松和谐的环境,王审知必须充分抓住有利时机,保境安民,发展经济。福建人烟罕至,王审知手中掌握的军队仍然是以那支光寿军为核心力量的军队。即使加上原福建的军队,王审知福建军的实力仍然是处于劣势状态。

王审知认识到福建军队的真正实力,所以即使面对实力并非强大的岭南东道和虔州,王审知也不敢盲目开疆扩土,而是老老实实低调做人,扎紧篱笆,当起固守的山大王。

西岩山,位于浦城县以西,雄崌于浦城西部,是福建西北的重要军事要地,控制着由浙东、江西进入福建的要道。王审知知道西岩山的重要性,因此派遣军队驻扎在这里,仿效军屯,开垦农田,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经过王审知的经营,西岩山“屹起平地,俯瞰数千里”,成了闽西北的一座坚固军事要塞,成为福建军抵御来自北方、西方外部军事入侵的前沿要塞。
本章已完成! 木匠王爷 最新章节第39章 王审知接掌福建,网址:https://www.963k.com/184/18455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