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139、赶尸

作品:《中国鬼闻轶事

【注明此章节是第一章节,由于第一夜话没有在起点显示出来可能是时间太久了,我想在这里补上,很多读者都没有看到过第一章不是有些遗憾吗?明天补发第二夜话。】

记得那是儿时的一段往事。

我本是湘北中人,一说湘族的鬼文化,那自然可以称得上是鬼的祖宗,也是听我们当地的老人说的······只要一谈起赶尸,他们就常常练一段精炼的语言来描述赶尸。大致已经记不太清了,总之很模糊的还记得那几句话。

一把双叉,一布衣,一根绳儿,一身麻······

我爷爷身前,声称看到过赶尸人,但是却未见过尸体,不过一段往事中,一个比我爷爷还大几十岁的人,见过,这个故事是他儿女转告诉给我听的。而本土的赶尸又不同于湘西的赶尸。

那一年,估计是民国末,一个老人,他在棋馆里下着棋。老人家下得是一手好棋,他死的时候,也是死在了棋桌前,他的儿孙,姓段,曾经还和我父亲交过手,当时我的父亲将那个大镇下得是昏天地暗,有三十个人跟我父亲走的,也有白胡子的老头来走的,都惨败而去,持续了一个月,突然,一个人身材瘦小的路人,我看他上来,对我父亲说要和我父亲下一把,讨教一二。结果双反战平,父亲事后说道:“此人棋道精深,想必未尽全力。”事后二人结为生死之交,这些都是后话。

这个故事就是出自这个姓段的叔叔。

却说那老人也就是段叔的父亲,下棋到了深夜,大约是凌晨三点,棋馆里点着蜡烛,外面下着大雨,不知道是那老人棋逢对手,还是外面雨大,以至于没有离开,酣战半夜。

就在这时候,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两位棋手自然不会去理会,老板是个谨慎的人,心想这么晚了,自然要加倍小心,但为了棋馆的生意,不得不开了门,进来的人是个穿黄衣的人,很朴素,但外型上看得出,是一个游方道士。

那道士一进来,说道:“能否借贵地一宿。”

那时候民风淳朴,棋馆的老板自然也是善良之人,二话不说,要那道士进来,道士进来后说他还有东西没带进来。

那棋牌馆的老板没有多想直接就说:“那赶快,把东西带进来,别被雨淋湿了。”

老板自然不知道,他带进来的是什么,却是一具站着的尸体,那尸体是走进来的,老板开始以为是人,慢慢的脸色就变了。

那尸体,跟常人有些不相似的地方。

第一、那头上没有盖头套,我门这里地属湘北,不像湘西赶尸那样描述。就是一具直挺挺的尸体,尸体为男性。

第二、身穿黑衣,湘西是运完了送给家属才换的寿衣,而这具尸体显然不是。

第三、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那尸体的腰际顶了一个鱼叉,刚好卡在那尸体的腰际上。

第四、尸体是步行,不像是僵尸片中的那样跳跃行驶,这点和湘西很相似,就是多了个叉子这是重点。

那叉子,听段叔说,是将手撑在那叉子的末端撑着,道士嘴里念念有词,那尸体便开始行走。据段叔的先辈回忆说,那话说得湘音太浓,太快,太模糊,以至于完全听不懂。

那夜不知道棋馆里原有的四个人是怎么过的,(老板娘一人)我不敢去想,不过索性都无恙。第二天,道士和尸体早早的就不见了。道士在他们棋馆的门框边,放了一道朱红色的符纸,我想那是报平安的吧。

当我听到这个真实的故事的时候我并未全信。几年过去了,我事后也听到我爷爷那么说,那开篇的那一段口诀,感觉很相似,后来又几年过去了,也听到了我同学给我说,她母亲小时候,也碰到一个道士来借宿,也是一个鱼叉,一具尸体,然道说道士七十多年未死?还尚在人世,或者说是那道士的后辈。

我想那应该是真的······因为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巧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腰际顶着一把鱼叉。

附:

赶尸最早的起源,起源于5000年前,出于逐鹿之战,当时蚩尤的军队死了很多人,蚩尤看着很伤心,说让这些尸体回家吧,巫妖,神荼郁垒·便开始作法,所有尸体听到咒语,慢慢的起来,朝着南方走去,尸体得以重返家园。《苗人野记(正史也有所考)》

······赶尸是湘西地区苗族的民俗,属于巫文化,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尽管“湘西赶尸”从未得到科学验证,也并未被亲眼证实,但是却成为很多惊悚电影的原型,从此广为人知。

如果你对鬼屋了解的不多,请看下集:《湘潭鬼屋之迷》
本章已完成! 中国鬼闻轶事 最新章节夜话139、赶尸,网址:https://www.963k.com/202/20253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