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就是个王八蛋,咋地?!

作品:《电影万岁

“看见没,就那个家伙被雷劈了,爹告诉你,做人可不能干坏事,干坏事就会被雷劈。”

“老婆,就那个人,听说被雷劈得像黑焦炭一样,看样子也不是什么好人。”

“孩儿他爹,你说这年轻人看上去也算一表人才,怎么会干出被雷劈的坏事呢。”

……

风清日和,海鸥翔集,我坐在甲板上的一个躺椅上晒太阳,凡是经过的人,对我都是暗地里指指点点,极为好奇。

船上有个家伙被雷劈了,而且大命不死。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货轮,大海上的航行本来就极为枯燥无味,而这个消息算是一剂猛料,给这些乘客们带来了巨大的谈资,不管我走到那里,都被一双双眼睛盯着,特别是那些唧唧歪歪的家长,更是把我当成了一个教育样本,以此来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干坏事,看着那些孩子天真无邪地把我看成大灰狼一样的眼神,我哭笑不得。

操,这都算什么事呀!

“五少爷,你别往心里去,不就是遭雷劈了吗,这算什么,在上海的时候,咱们在街上走,什么唾沫洗脚水你不也都见识过。”虎头站在我旁边,没心没肺地笑。

这狗日的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绝对算是一个刁民。

“五少爷,有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回挨雷劈了,说不定就转运了。”虎头嘿嘿一笑。

我根本不搭理他,躺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全身慵懒,倒是很舒服。

虎头的话,倒不是没道理,多亏这身体够结实,让我挨了这一下天雷,竟然没有什么大碍,也算是度劫了。

“五少爷,回到上海后,你有什么打算没有?”虎头凑过来小声问道。

他这句话,算是问到了我的心坎里。事实上,我也在思考着问题。

1920年的中国,绝对算是个乱世。袁大头死了没几年,北方是军阀的天下,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之间正擦拳磨掌,准备好好干上一场,而东北的张作霖张大帅,也准备随时插一杠子入关。南方,更是内讧不断,一方面是桂系,一方面是滇系以及国民党,各个派系之间尔虞我诈战火不断,孙中山器重的陈炯明占据闽南,成为国民党的唯一武力,但是和中山先生已经貌合神离,一句话,今日之天下是军阀之天下,不管是国民党还是老共,还都是浮云。

关键是,我能干什么?

投身革命,凭借一身王八之气改变历史成为雄者?noay,一来我自问没那个本事,你说本少爷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枪林弹雨中万一哪颗子弹不长眼睛让我吃了花生米,那不就白挂了,二来,政治这玩意,我一向不感兴趣,奶奶的,全都是勾心斗角,民国乱世,全都是枭雄,吴佩孚、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还有后来的蒋光头和太祖,那么多牛逼的人物,随便一个小指头就能把我给摁死,说不定被人卖了还在乐呵地帮人数钱呢。

政治军事搞不了,经济那就更不行了,我连加减乘除都不晓得,又完全不懂什么投资融资,做生意就是个白痴,对那玩意向来头疼。

这两条路,都不能走。

那搞毛?或者说,以我的能力,我能搞毛?!

那就剩下文化了。文化嘛,嘿嘿,说不定可以搞搞。

1920年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算是文化的一大中心,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各帝国主义纷纷在此成立租界,东西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文化产业极为发达,这方面,我倒是可以一试伸手。

作个文学家,例如风头盖过周树人?或者搞报业,比如搞过史量才?更或者是,电影?

一想到电影,我就全身打了个哆嗦。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正式把电影这个很有前途的东西给捣鼓了起来,并且开始拍摄、放映,立刻风靡全世界。就在电影发明的第二年,1896年的8月11日,电影就第一次登陆上海,在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在这方面,中国人的见识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

电影进入上海,之后的十年,发展一直都比较缓慢,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中国传统娱乐比较丰富,戏曲绝对占据老百姓日常娱乐的核心,而且很难动摇,第二,便是那时候的电影,拍摄的都是一些粗糙的娱乐短片,不成气候,上海人天生对新生事物好奇,只不过将其看待是一种时髦玩意罢了。那个时候,不管是电影的拍摄者还是放映者,都是外国人,这帮家伙十有 都是典型的商人,看中了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随便花点钱在国外买点摄影机和放映机,就跑来撂个地儿放所谓的“西洋影戏”,赚了钱就跑人,和一般的生意没任何的区别。

这种情况,到了1908年的时候,算是有了点改善。这一年,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在虹口地区租赁了乍浦路口的一个溜冰场,用铁片搭建了一个有250个座位的简陋房子,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建成了上海第一家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电影院,电影才在上海真正拉开了面向大众放映的历史。

其后的几年,因为巨大的利润驱使以及电影本身在文化、教育以及社会舆论方面凸现出来的价值受到关注,电影在上海蓬勃发展,中国人不仅看电影,而且涌现出了自己拍电影的热潮,甚至成立起了专门的电影公司。

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电影,是在1905年,当时北京琉璃厂的丰泰照相馆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是电影,其实严格上说,不过是把摄影机放在戏台周围拍摄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罢了,但是却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河。

在上海,拍摄电影的第一波热潮不是中国人,而是那些万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发财的外国人,中国特殊的风土人情,拍摄成电影拿到国外去放映,外国人同样也很猎奇,比如意大利人劳罗就拍摄了《西太后光绪帝出丧》《上海租界各处风景》等一系列短片,赚了不少钱。

外国的散客来得多了,那些正规的电影公司也就来了。1909年,法国的百代公司就派人专门来中国拍摄,效果很好。同年,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投资建立了亚细亚影戏公司,但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冲击使得他拍摄的那些无聊短片无法引起注意,经营不下去的布拉斯基只能把公司卖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的同胞美国人萨福,萨福是个生意人,接手电影只不过觉得这玩意能赚钱,至于怎么拍摄完全搞不懂,就交给了他的同伙中国人张石川。张石川是宁波人,天生做生意的头脑,也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对这种新东西很感冒,兴冲冲地拉来了自己的朋友,搞戏剧出身的文化人郑正秋,就这样,一帮人搞出了个新民公司,在对电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借着热情和自己的理解搞起了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开创者,拍摄出了诸如《难夫难妻》这样的电影。

后来一战爆发,胶片断货,新民公司倒闭,但是张郑二人自此对电影念念不忘,1916年,再次成立幻仙影片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因为经营不善再次倒闭,却让上海人看到了电影的发展前景。

于是,此后的两年,上海掀起了拍摄电影的热潮,先是1918年商务印书馆成立了影戏部,接着,中国影戏研究社也挂牌成立,1919年,状元企业家张季直投资十万元成立了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920年,周瘦菊等人成立了上海影戏公司,加上其他的那些个人组成的小公司,此时的上海电影界,真是他妈的热闹。

不过除了像商务印书馆影戏部这样的稍微正规一点的公司之外,绝大多数的所谓的电影公司都是名副其实的皮包公司,往往都是一两个不懂电影的人,觉得这玩意有钱赚,买台机器,拍个片子赚钱而已,赚了就跑,赔了就算,所以这些公司往往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昙花一现,混乱不堪,在这样的乱局之下,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在苦闷地摸索着,是不折不扣的小学生。

1920年,算是中国电影开始走向繁荣地起点,这东西是我的老本行,奶奶的,别的不行,拍电影,我绝对不会输给这些人。

那就搞这个?我嘿嘿坏笑了起来。

不过,我好像说过下辈子谁再当导演谁就是王八蛋的!

算了算了,王八蛋就王八蛋了。操,王八蛋也得有出头之日不是。

老子就当个王八蛋,咋地?!

######

热闹的地方马上就要来咯!哈哈哈。

第一更送上,兄弟们,多多给票呀,推荐票啥的咱都要,收藏也不能跑!

谢了!
本章已完成! 电影万岁 最新章节第3章 我就是个王八蛋,咋地?!,网址:https://www.963k.com/244/244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