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国士无双(二)

作品:《盛世大宋

第三十八章 国士无双(二)

今年的夏天其实并不太热,甚至时不时下的那么一两场雨,更加给这个元佑三年的夏天,带来了凉爽宜人的气息。特别是在夜晚,当湿润而凉爽的风从汴京城的每个角落里拂过的时候,也许你会忍不住仰头望望那雨后晴朗的夜空,总会有无数明亮的繁星,等待着向你述说曾经发生的故事以及将要到来的梦幻…..

然而,眼下的汴京城没人有心情去看看所谓的夏夜星空,反正那些星星似乎永远都挂在那儿,至于什么时候看都是无所谓的事情,现在最要紧的,无疑是赶快收拾东西跑路。

是的,跑路!跑得越远越好!起码现在飘香楼里面鸡飞狗跳,杨传香正指挥着伙计和家丁大包小包的往骡车上搬。

“快点!再晚点朝廷就要关城门,谁也别想跑了!”杨传香黑着脸,大声呵斥一个笨手笨脚的伙计:“小心我的瓷瓶,那可是文物!什么是文物?我说你问这么多干嘛呢?我侄子杨翼说文物就是值钱的东西,搞坏了搭上你小命也赔不起!”……

说起来,现在的汴京城类似的景象还有很多,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就这么短短的几天时间,整个河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生吃活人肉的蛮族要杀过来了。

当然,以上的消息仅仅是最近流传在汴京城中无数谣言的一个版本而已。事实上,目下的汴京城乱作一团,一会传说女真人自动退兵了,一会说竺名时投降了,反正真假难辨。而朝廷为了平息谣言,已经接连几天在街市上当众斩杀扰乱人心者,并且宣布从明天开始,完全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准擅自逃离。当然,当大批的民众还在猜测究竟河北发生了什么情况的时候,例如杨传香等富豪以及朝中大臣的家属,已经在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汴京了,因为他们收到的消息,无疑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汴京城,曾经安逸繁华举世无双的汴京城,现在当然是风雨飘摇的汴京城。

事实上,女真人是要来了,然而竺名时也不能说就完全的失败。早在几天前,竺名时的大军赶到了灵寿,当他们到达灵寿的时候,想象中的两支女真部队合击灵寿并没有发生,而甘忠的军队已经和颇刺淑打得油尽灯枯。竺名时集团的到来,无疑改写了灵寿战局,颇刺淑仓惶向西北方向逃窜,看起来真定府的外围阵地得到了保全。然而就在竺名时准备大大庆祝并向朝廷大请一功的时候,颇刺淑窜到了东西曹谷铺。

说起来尹材的确算得上个人才,他和魏能抢先一步到达了东西曹,与当地守军合力抗击颇刺淑。事实上这场争夺战也是相当惨烈,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战斗,颇刺淑的军队在付出了将近四千人的生命之后,才非常勉强的占领了东西曹,而且这次占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成功,因为尹材在向太行山方向撤退之前,一把火把不知储备了多少年的粮草烧了个大半。

而此时的竺名时,错误的判断了局势,在他看来,袭击东西曹的军队就是女真人的主力,并且他认为已经肃清了真定府外围的敌军,真定府再无隐忧,于是全军向东西曹进发,意图全歼颇刺淑。当真定大军离开灵寿之后,竺名时才发现情况不对,一支女真人的部队尾随其后,重新占领了灵寿。

北面是东西曹的颇刺淑,南面是灵寿的盈歌,东面是终年积雪不可逾越的大茂山,西面则是延绵千里的太行山!竺名时忽然发现自己被堵住了,准确点说,是毫无补给疲劳不堪的数万大军,被困在了大茂山与太行山的中间――王柳口。

这个时候的竺名时,其实有多种选择,要么向北继续推进彻底将颇刺淑给灭掉,要么南下回攻灵寿,无论哪一种选择,只要能打赢都可以脱出困局。于是竺名时继续向北,在到达距离东西曹一步之遥的北寨之时,后方突然传来了真定府受到攻击的消息。于是竺名时在犹豫了一天之后居然又下令全军调头向南进攻灵寿。于是,数万没有粮草的大军,在多雨和泥泞不堪的山间饿着肚子往复奔波,等第二次灵寿战役打响后,竺名时才发现以自己疲惫饥饿的大军,再也无法打得过兵强马壮、据险而守的盈歌集团了,而且这个时候也不大可能又调头向北了。

后悔不已的竺名时,终于清醒过来,作出了一个不知是对还是错的决定,这个决定后来在朝廷的战史里有非常详细的记叙:“五月癸亥,竺名时部困于王柳口,北上南下均不得脱,大军辗转无粮,士卒多有怨言,弃械私离者不可计数,一日之内哗变数生。竺名时环顾其部将曰:夫战者,或有失算之时,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遂全军向西,翻越太行山,与太原府曾布经略汇合,虽历经艰险饥饿、士卒多有走失者,毕竟未被全歼,实力仍存…….”

为了留住传说中的青山,竺名时跑了,向太行山方向跑了,带走了河北路的最精锐力量。河北战局,完全糜烂。

五月乙丑,颇刺淑收取了东西曹剩余的少量粮草,向西南方向挺进,攻克盂县,威逼太原府,使曾布不敢妄动。

五月丙寅,盈歌回军雄州,与萧雅哥部互相防备,为女真大军保留退路。

五月丁卯,完颜阿骨打率四万主力南下,时真定守军不足万人,不敢捋其锋芒,陈达下令紧闭城门,固守待援。庚戊,女真大军攻克获鹿。

其后,邢州、相州守军望风而逃。阿骨打兵不刃血,横扫河北西路!兵锋直指京辎路边缘的卫州。

消息传回京中,举朝骇然!

“迁都!迁去洛阳!”

“勤王!火速召集周边禁军、厢军、藩军、弓役、义军、团练….勤王啊!”

“议和吧!当年真宗皇帝不是说三百万可也么?咱出钱还不行?三百万贯砸出去能把女真人砸死!”……

元佑三年的汴京城的这个夏天,至少知道真实消息的朝臣们,谁都忧心忡忡,难道真的不能阻挡女真人的步伐了么?反正现在各种各样的提议都有,人们的表现也非常的不同。有人开始通知家眷卷起金银细软跑路,有人开始在家中储备粮食饮水以防不时之需。当然,这个时候的大宋朝也没有**到底,至少高太后还有个外号叫“女中尧舜”,她决不相信以大宋朝百年来的基业,就这么给几个野人毁了,战斗,只有流尽鲜血的战斗,才是这位坚强女性的唯一想法。而大臣们当中也有不少热血沸腾的斗士,都要求与汴京城共存亡。

在高太后的布置下,文彦博、蔡汴等人护着小皇帝赵煦离京西去洛阳。王存则被任命为京城防务的最高长官,虽然王存现在根本指挥不动以殿前司为主力的京城禁军。高太后也不是没动过先解决殿前司的念头,只是外患将近,在高太后看来,汴京城经不起内耗的折腾,所以王敬心等人得以整日的缩在郡王府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而苏轼等文人继续发扬着大宋文人的浪漫热血主义,才几天的功夫,就把大宋朝的诗词文化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杨翼得意的哼哼着苏轼才作的词,简直是太开心了,历史上苏轼作这首词的时候可不是在这里或者这个时间,只是眼下被形势一逼,苏轼居然把这首如此著名的词给鼓捣了出来,还专门说是送给杨翼上路用的。

对于“上路”这个用语,杨翼一直觉得不是那么大吉大利,不过似乎这个时候吉利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事实上,本来四处叫嚷要去组织黄河防线而无人理睬的杨翼,忽然发现自己炙手可热起来。

至于炙手可热的原因,据杨翼自己分析,不外有二:一是高太后自己也明白汴京城里的情况,指望殿前司禁军守住京城多少有点不太现实,那么唯一的指望就是杨翼的黄河防线了。二来目下汴京城里人心浮动、个个想跑,突然有杨翼这么一个傻乎乎的家伙主动跑去前线抗击敌人,朝臣们说什么也是要大大的为杨翼鼓吹一下的。毕竟有人去送死,总好过自己去死啊!

不是缺钱么?赵瞻有啊!不是缺粮么?赵瞻也有啊!赵瞻主动的把能调出来的东西全给杨翼送到黄河边上去了。不是缺兵器么?军器监现在就像是老杨家开的,要什么有什么。不是缺营帐服装么?兵部里的官员巴不得杨翼把东西全带走,起码将来万一朝廷要集体跑路,东西也能少带点不是?

只是说到兵源问题,就有点不太一样。前一阵子杨翼就一直在为自己组织防线的兵源问题发愁,毕竟这才是最主要的东西,伟人不是说过么?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眼下京城中并没有多余的禁军可以供杨翼调动。正如杨翼自己的分析,殿前司的兵是不能用也不敢用的,而王存老狐狸的宣效六军是要留下来对付殿前司的。

只不过,经过几天来事态的发展,杨翼发现除了那三万厢军,自己居然还有一条路可走。

“对!败兵!”现在杨翼站在南泊大营的校场上,对章楶笑道:“从河北路败退而来的部队怎么也能凑个三五万人吧?加上这三万厢军,估摸着也能跟女真人打上一打了。”

“说的也是。”尽管章楶觉得收拢这些残兵败将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人总好过没人吧?

事实上,杨翼现在是要出发了。九个学员队,一千赐胡军,全部全副武装,一人双骑,整齐的排列在校场上。此外还有开封府钱勰征发来的徭役,这次负责供应队伍的辎重运输,也一并集中在了南泊,因此,偌大的校场以及边缘,全都是人、牲畜、物资。

杀畜生、祭旗、祭奠蚩尤、祭奠北方大神,一切出发仪式完毕之后……

“我们就要出发了!”杨翼站在高台之上,大声的进行出发前的最后动员:“保卫汴京、保卫黄河!这次必定是血战无疑!本帅有言在先,我等武学为天下军队之楷模,临阵之时,前进者嘉奖,后退者杀头!”

杨翼指了指自己的身后,那是一副棺材,是他让人连夜赶制的,那棺材可是用上好的柳州红木鼓捣而成。说起来为了找这几块柳州木还费了不少力,是杨传香跑路前专门花了大价钱才弄到手,不是传说“吃在杭州死在柳州么” ?杨传香为自己这个侄子可算是仁至义尽啊!

“看到这副棺材没有?本帅这次抬棺上阵!不得胜,不回朝!”

“杀死!杀死!把敌人统统杀死!”众学员齐声高呼:“保卫汴京!保卫黄河!”

“没错!不是敌死,就是我亡!”杨翼说着这些杀来杀去的话自己也觉得有那么点激动:“出发前,本帅决定作诗一首,铭记此时此刻!”……

一刻钟后……完了,杨翼低着头在台上踱步,怎么就这么冲动呢?被苏轼这帮无故玩浪漫的家伙给带沟里边去了?没事我说什么要作诗?这下作不出来真是丢人到家了,下边一伙人正大眼瞪小眼的盯着呢!

“大人!”童贯还在大老远就开始叫。

“童公公!呵呵!您来得可真及时啊!”杨翼对于有人来解围实在是高兴得很,只是不知为什么每次杨翼要离开汴京,童贯就一定会出现。

童贯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几个人,扛着一个大匾:“杨大人!太皇太后亲自赐匾送行,这匾上的字可是快马加鞭由蔡京大人亲自书写,请看!”

红绸揭开后,“国士无双”四个大字龙飞凤舞。顿时台上台下欢呼一片……

注:国士无双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本章已完成! 盛世大宋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国士无双(二),网址:https://www.963k.com/272/2726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