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玩的就是心跳

作品:《盛世大宋

第十三章 玩的就是心跳

十一月甲辰,御集英殿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阿里骨复迁职,加封邑。丁卯,大食麻啰拔国入贡。以夏人通好,诏边将毋生事。庚戌,翰林学士苏辙上《神宗御集》,朝议纷纷。检校太尉杨翼驳苏撤引喻失当,作《神宗御集解释录》,刊发京城。辛亥,杨翼再上《科举新法》,天下震骇。诏:容后再议!―――《宋史.本纪十七》

“冬天”,本应是草木肃杀、万物蛰伏的时节。然而在帝国的官员们看来,目下这个冬天,不但称不上所谓的“肃杀”,甚至还有点热闹的味道。准确的说,半个多月来发生的事,使每个人都感到莫名的惊骇,朝局的变化实在是来得太大了一点。

按照高太后病倒之前的安排,今年的秋季是要举行一次科举的,名目叫做“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只不过因为高太后的病,加上李宪风波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这次科举一直拖到了十一月才得以顺利举行。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来自帝国各地的过万贡生,被迫滞留在京城渡过漫长的冬季。那些家境富裕点的自然没有问题,他们要么包下客栈中最好的包房呼朋唤友,要么包下一辆温暖的骡车赶回家乡等着过年,反正冰天雪地对他们没有一点威胁,有的只是无尽的温情和浪漫的诗意。

但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贡生们,这个冬季就实在是太糟糕了!留在京城举目无亲,每天花费的盘缠以及过冬所需要的衣食,令他们难以支撑。而在漫天大雪中回乡,更是需要一笔为数不斐的车马费用。于是乎,在这个冬天,汴京城里的大批饥寒交迫的贡生们四处奔走呼号,希望朝廷能考虑他们的难处,给予一点可能的资助。

对于这个问题,朝廷真是伤透了脑筋。本来按照礼部的意思,由开封府出面安抚一下学生们,从户部支取一部分钱来资助学生们。只可惜正值年末,户部正在紧张的核算年终的各类收支,各种帐册堆积如山,这种时候任何计划外经费的划拨都很容易引起年终核算的混乱,而且手续也非常繁杂。

开封府的钱勰跑了好几次户部,都没能顺利的把事情办下来,于是无奈之下他就决定打白条。由开封府在白条上盖好印章,发放给学生们交给各大客栈暂时顶钱用。结果当然就有点出乎钱勰的预料。皇城根下的大小客栈老板们谁没个亲戚在朝中作官呢?谁没个后台就敢在京城开店呢?你说你钱大人不给真金白银给俺们一张白条算怎么回事呢?一回头要是你开封府赖帐俺们找谁诉苦去呢?

商人们不乐意,联合起来抵制打白条!贡生们更是不太愉快,自从李宪风波之后他们对上街游行示威那是大有心得经验丰富,于是连日来开封府的大门前云集了无数贡生高声叫骂,搞得开封府鸡犬不宁。

“这事我不管了!你们找杨翼去!他管着户部那摊子烂事!”被逼得就剩下一口气的钱勰,最后跑大街上吼了这么一嗓子。于是乎,贡生们立即转移了声讨目标,这回轮到杨翼的太尉府开始倒霉。

“贡生弟兄们!”杨翼站在太尉府的台阶上一副很正义的样子:“粮食会有滴、衣服也会有滴!大家要相信朝廷!相信组织嘛!朝廷的政策是绝不会饿死冻死一个人!明天,明天我就把事情给大家解决了!”

说实话杨翼还是很同情这些衣食没有着落的学生们的。要说错误那是朝廷的错误,好好的秋试硬是被拖到十一月,这不是要人命么?只不过杨翼现在也没太多的办法。他是判户部事没错,可是户部的工作专业性非常的强,大小吏员上百人各有各的专业分工,值此今年总结和明年预算还在制作的时刻,朝廷的额外支出手续非常繁杂,况且还涉及到中央财政和开封地方财政之间的交割。不是他杨翼随便说句话,就能从户部拿得出钱的。

给贡生们打完了包票,杨翼思来想去这事还得找杨传香来解决。杨老狐狸有钱啊!按照杨翼的计划,由杨传香动用飘香酒业的所有资产来给各大客栈作保,让滞留京城的学生们先吃上饭,之后等朝廷的年终财政完了事,再从户部支取钱粮支付给客栈不迟。

杨翼的这个想法对于京城里的商人们来说当然是个好想法!只要有杨传香作保那啥事都没问题,要是到时官府赖帐,俺们就去分你们老杨家的家产!当然商人们是乐意了可是杨传香没就没这么好说话。当杨翼兴冲冲的跑到飘香楼找杨传香这么一说,杨传香立刻就发了急。

“你个败家到底的混蛋!我杨传香一世英明,怎么就认了你这么个糊涂侄子呢?”杨传香冲进厨房抗了把菜刀出来,四处挥舞那叫一个虎虎生风:“要我作保,门都没有!你不是很能打么?要么你就踏着我这把老骨头把老杨家卖了,要么你就给我滚蛋!”

杨翼估摸着也不能和杨传香玩真的,真把老狐狸气坏了身体可就有点不太好玩。夹着尾巴灰溜溜出了飘香楼,还在大街上时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办法就是把没钱过冬的贡生们全给迁移到南泊。

南泊有地方啊!宿舍不够住就住行军帐篷,那些帐篷自从学员们搬进了新宿舍后就一直没地方用,正好拿出来给贡生们过冬。至于伙食也好解决,上次打女真之前不是有朝廷下拨的大量粮食么?反正一切用度全由中央武学垫付着,之后再找户部支出好了!

事情看似得到了解决,但是杨翼由这件事上还是想到了其他问题。毕竟在上次提出“承包换马法”之后,整个局势都不同了。旧党对杨翼的怀疑和戒心大起,连带由向太后继续训政的呼声也高涨起来。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车盖亭案之后平息了一阵的新旧之争再度死灰复燃。杨翼在朝中的日子并不是太好过了。三天两头就有人上太尉府找他摆道理讲事实,历数王安石变法带来的祸害。而杨翼经过了这些人的思想再教育,反而更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不改革新旧之争就没有尽头!不改革大宋永远也找不到出路!即便改革搞错了,也总归能够给历史带来新的变化,或许只要一点变化就可以让大宋摆脱覆亡于外族的宿命!

“要玩咱们就玩大的!”杨翼由贡生的这件事上,决定设计一套新的科举制度!而且他不但要提出新科举制度,他还决定要把之前想了许久的《有序兼并法》及其配套的《农税新法》一并在皇帝大婚前向朝廷提出来。估摸着如此一来一定会引起新旧之间的轩然大波,而最后的对决当然就是在皇帝大婚之时!到那个时候,皇帝能不能亲政,将决定新旧之间的最终命运:“俺们一次性来个了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玩的,就是心跳!”

杨翼的《科举新法》是这么一回事。根据他的分析,大宋朝的科举制度当然有好的一面,这种制度不计较学生们的出身,而且相当的公平,能够最大限度的把中下阶层的士人放入官场之中。避免了汉、晋、唐三代为官者多出大族、以至于形成权利过大的封建大世家的弊病。并且还同时带来了大宋朝稳定而庞大的文官集团,使皇室真正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是这种制度的弊病也是很明显的。一来考试缺乏专业性,无非经史、诗词、策论,太过追求空虚的政治理想和文学素养,考出来的官员缺乏应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来就如今天发生的事,贡生名为“贡”,但各地官府资助的钱粮还是相当微薄。贡生们自己还是要掏腰包的。为了上京考上几天花了好几年的钱。考上了还好,考不上那真是穷困潦倒走投无路。

《科举新法》正是针对以上两种弊病。主要的内容就是:当学生们在各地乡试中取得贡生资格后,就不能再直接参加省试。贡生资格只代表他要到京城继续为期三年的学习。学习期满之后再省试。而省试分为两个大类,一为官类,二为吏类。官类指那些综合成绩最好的人,他们可以向以往那样安排到地方主政;吏类指综合成绩虽然不好,但某个专业知识特别出色,就可以充到各大衙门为吏,负责专业工作。至于吏员要升迁为主政官员,可以再通过制科考试获得。

而且学生们在京城学习期间,所需费用由本应支付贡生应考的各地官府出钱,加上贡生们自交的学费相互补充,以及中央财政的补充,那么更不会出现过去那种为了考几天花上几年钱的情况。

新法和王安石曾经搞出的《学院三舍法》颇为类似,都是从学校中选官。只不过不同之处在于,《学院三舍法》中的学校乃是国子监或太学,学生出来后还是要经过经史策议的考试,考出来也和过去没有区别。而《科举新法》因为增考了“吏类”,在学校中必然要开展天文、地理、河道水利、财政、农事、兵备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你考不上官你就要考吏,学生们就必须学这些专业知识。

那么原先的国子监和太学这样的机构,一来容不下这么多人,二来不能再满足新学科的需要。是以杨翼在《科举新法》中还设定,兴办新的太学,这个新太学称之为中央太学。中央太学开很多专业科目,地点就设在南泊。而设在南泊还有一大好处,大宋朝的文人们历来轻视武人,现在中央武学加上中央太学两方面的人都混一块学习了,对改善相互之间的看法,增进一点同窗的感情还是有所帮助的。

至于所谓的《有序兼并法》和《农税新法》,当然就是指土地实施完全的自由买卖,这种自由由官府保障并收取合理的费用,彻底葬送王安石当年的“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指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而在杨翼看来这样做是错误的,限制了土地自由买卖就打击了拥有农业投入资本的地主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依据土地肥瘠收税完全是做梦。那地是肥沃还是贫瘠,你通过什么标准衡量?谁说了算?这不是助长**么?

新法就不同,一来鼓励地主们有秩序的兼并,兼并过程中必须由官府依据统一标准,强迫地主们向农民支付合理的费用并缴纳“兼并税”。朝廷即增加了收入,而地主们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也乐于接受。二来新的农业税不再按照土地多少以及人头来收取,而依据粮食的买卖数量从中抽取。这样做可以调节灾荒之年的税款征收。农民们只要不卖粮就不用交太多的税,比过去灾荒之年还要依据土地数量交税,日子就好过了许多。更重要之处还在于,通过粮食买卖征税,不但可以鼓励和强化粮食的流通渠道,还把粮食流通渠道控制在朝廷的掌握内。一个处于控制下不断发展的庞大流通市场的存在,必将能够大力推动以需求为动力的大宋农业的不断发展。

杨翼把这些东西都想好之后,就开始考虑何时在朝堂上提出。他心里明白得很,这事一说出来影响极大,指不定传说中的腥风血雨又要刮上一朝。他不能不慎重,而又不能太过迟疑。皇帝陛下的大婚,乃是决定新旧命运的时刻。而杨翼认为自己的新法必须在大婚前提出,先摆明了立场争取支持、争取整个舆论的导向,才是胜利之道。

然而令杨翼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还在找机会的时候,有人却先于他动了手。

动手的人是苏撤。在这样敏感的时刻,整个旧党的内部都忧心忡忡,他们都被那天杨翼提出的“承包换马法”给搞坏了心情。变法是不可行的!紧守祖宗旧制、以黄老之道休养生息才是正理。自从王安石完蛋之后,旧党们宁愿哪怕是拒绝一切看似合理的改变,也不想再生出什么新问题。杨翼是当朝检校太尉还判户部事,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如果是变法派,那就太令人忧虑了。

本来苏撤和他哥哥苏轼一样,立场还是接近中间派比较温和的。苏撤同意“承包换马法”,那是因为这个法确实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可是苏家兄弟对杨翼有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或许来自杨翼入仕时和他们的交好以及惺惺相吸,总之他们不希望看到杨翼在变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不希望有那么一天大家为了不同的政见反目成仇。当年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就是最好的例子,两个本来的至交好友最好搞得非要你死我活,这是何必呢?

苏撤想拉杨翼一把。你说你搞出“承包换马法”就算了,继续回到中间路线上来,继续保持你的神秘主义吧!别折腾下去,搞到最后众叛亲离收不了场,旧党的势力是如此庞大,你杨翼是玩不过的。

十一月庚戌,苏撤向朝廷呈上了他编写的《神宗御集》。这本书的内容讲的是神宗皇帝过去处理政事的往事,表面上是对神宗皇帝的一种记叙和缅怀,然而说神宗皇帝赵项就免不了提到王安石,苏撤在书里把王安石比做了曹操。

“曹操?”每个看到此处的大臣们心里都是雪亮啊!向太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大宋朝最讲究的就是皇室正统!且不说老刘家的蜀汉政权才是汉室正统,就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那也是令人不齿大逆不道。苏撤把王安石比做曹操,王安石那就是一代奸相。现在你杨翼也是宰相,你要是学王安石搞变法,那么你是不是也想当曹操?

苏撤其实只是想警告一下杨翼,不要去当曹操那样的人物,只要你不学王安石你就不是曹操。而结果出乎了苏撤的预料,《神宗御集》迅速的成为了当红著作,几天来汴京城内洛阳纸贵,官员们对此津津乐道,旧党们想把王安石和曹操的关系搞到天下皆知。

“压力大啊!苏撤这个笨蛋,搞什么呢?”杨翼在太尉府里叹了口气,望了望正坐在一边为他唱曲的李莺鸣:“你说曹操真的是坏人么?”

“曹操当然不是好人!”李莺鸣停下了曲子,对于杨翼的疑问她回答得没有任何悬念:“奴婢以前在…红尘之中的时候,听了好多关于曹操的故事,那些说书的都有说过。奴婢自己都作过兴叹汉室兴亡的诗词。大人有没兴趣听听?”

“我跟你说,曹操不是坏人,他是……”杨翼没法说下去,曹操不是坏人又是什么?在整个大宋朝有谁会认为曹操是好人?忠效的观念永远都比你那些所谓曹操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言论要有市场!不说正统的士大夫,就连像李莺鸣这样身处市井的人都有“曹操是坏人”的观念,任你怎么解释都没用!不解释还好,一解释说不定就有人给你扣上个“心存反意”的大帽子。

“为曹操我翻不了案!但是王安石相公绝对不能和曹操相比!我翻这个案终归可以吧?”杨翼知道舆论的重要性。假若舆论导向不把王安石比作曹操,那么将来自己不断推出新法,即便被人比作王安石,也跟曹操的大逆不道挂不上钩,自然日子就会好过一点:“莺鸣!我要写书!现在就写!你把你知道的曹操的恶行都说出来,我逐一把王相公的作为来进行对比!嗯,顺便把王有胜找来,讲故事搞连载他比我强啊!”

忙活了一整天,杨翼以洋洋万言鼓捣出了一部《神宗御集解释录》。在这本书里,杨翼对苏撤关于神宗皇帝的往事记叙作了另一个视角的解释。这本书就像一个导读性杂文,把王安石在神宗皇帝面前做的那些事和曹操的恶行做了鲜明的对比。曹操心怀野心,而王安石不管对不对,终究是极其忠诚的,这些例子太好找了,就算是旧党们也无法否认。至于神宗皇帝当然是明君,那么明君手下当然是忠臣,这样的道理一说出去,除非有人敢把神宗皇帝说成是昏君,否则没人能够反驳。

而王有胜再度体现出了身为南泊头号当红连载之王的实力,给这部导读性的书赋予了强烈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起码这书经过王有胜的一番加工,不但士大夫们可以看,连街上说书的先生们都可以拿出去卖钱。杨翼这是想让全天下的人知道,王安石不是曹操!

这部手写的书交上了朝堂,直接就把朝堂轰了个底朝天!这书是歌颂神宗皇帝的啊!向太后没有任何理由批驳和**,于是一场规模庞大的口水仗打响在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杨翼自费刊印了他的书,发往全国各地。读过《神宗御集》的人,当然不能错过导读性的《神宗御集解释录》。没读过《神宗御集》的人,也会对王安石和神宗皇帝的那些故事感兴趣,找故事性极强的《解释录》观赏娱乐一番。

在河东路,刚升任路总管的折克行拿着《解释录》向手下们讲着天下大势!在秦凤路,泾源知军郭成以神宗皇帝伐夏作为鼓舞士气的手段!在江浙路,毛渐手持《解释录》对着官员们放声大哭:“杨大人的这本书!终于让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我感动啊!你们给我读!读通读透读深入!不领会好其中的精神实质我就撤了你们的官职!”…….

天下的官员们人手两本书.旧党固然在朝中得势,可是并不意味着整个天下都是旧党人多。新党在各个地方的势力都在与旧党较着劲。王安石是不是曹操?这个问题是原则问题,是立场问题!

对于官员们而言,或许在这个问题上还平分秋色!但在市井之间,故事性强的《解释录》明显压倒了文绉绉的《神宗御集》,起码现在街头巷尾,人们普遍认为王相公虽然不一定做得对,但肯定是忠君爱国的好人,怎么能同曹操比呢?……

很显然,这一次的舆论大战尚未平息,而杨翼又一次扔出了重磅炸弹!《科举新法》在朝会上被他提出来了!

京中的局势终于由猜疑转向了对峙!不但那些最顽固的旧党们开始行动起来,连刘挚、范祖禹等朝中大臣都坐不住了!杨翼究竟要干什么?他还要走多远?关于向太后是否在皇帝大婚后继续训政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了矛盾的集中点!再一次嚣于尘上!

有人第一次在朝会上提出“以高娘娘本意,或是陛下当亲政。然高娘娘仍有康复之望,陛下亲政尤可稍待!不若向娘娘暂且训政至高娘娘病愈再议陛下亲政事宜也未迟!”

而这个意见一出来,刘挚、刘安世、梁焘等本来支持皇帝亲政的人,都一致保持了沉默!他们的立场发生了动摇。至于王存、赵瞻等中间派,也说出了:“或可再议?当细细考量之!”这样的话。

而在新党这边,当然是欢欣鼓舞!包括张商英、蔡京、蔡汴在内的各地新党骨干接连上书,认为无论如何陛下大婚都意味着成人,不亲政是对社稷的亵渎!南泊滞留的无数贡生加上武学学生们联名上书给朝廷,表示支持《科举新法》。

新旧之间的大决战一触即发,而时间或许就是皇帝和已故侍卫马军都虞候孟元的孙女大婚之日――十二月八日兴龙节!

“我当然要有完全的准备!兵法有云:一股作气,再而衰,三则竭!趁着这次机会我们要取得完全的胜利!陛下一定要亲政!”杨翼在太尉府的大厅上看着一众亲信。这些人是章楶、种家叔侄。王有胜、杨得贵,而且还有沈括:“本相于昨日推荐沈大人出任司天监丞!已获通过!沈大人可知本相之意?”

“下官完全明白,多谢杨大人的推荐!”沈括对担任其他的官并不在乎,但他确实在乎能去司天监,那里有让他好好作研究的最佳资源!

“明白就好!”杨翼望向厅门东南,一脸悠然向往的神色:“有胜,你立即启程去高邮军!找毛大人把东西弄出来。按照我的计划安置!此外其余各位,十二月转眼即至,大家都要按计划抓紧安排!此事必须万无一失!”

是的,杨翼需要九鼎的帮忙!他有一个计划,可以一举让皇帝陛下亲政!可以让新法的实施占据绝对的上风…….
本章已完成! 盛世大宋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玩的就是心跳,网址:https://www.963k.com/272/27264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