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神迹?人迹?(1/2)

作品:《盛世大宋

第十四章 神迹?人迹?

雪,在人们的眼中一直都是吉祥喜庆之物,毕竟自古就有“瑞雪兆丰年”这样的说法。眼下刚刚进入十二月,而汴京城却一连几天下了好几场雪,让人们在欣喜之余,也不禁会把天气情况和皇帝陛下的婚礼结合起来看待。

所谓“天人感应”,人间发生了什么事,那么天上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至少大宋朝的人们对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皇帝陛下在十二月八日就要结婚,那么现在连下了几场大雪,当然证明了老天爷对皇帝陛下结婚这件事是赞成的。

老天爷都赞成,那么俺们老百姓就没有什么理由不赞成。事实上,尽管距离兴龙节还有几天,但整个汴京城、整个帝国都开始掀起了庆祝的热潮。大红灯笼、大红喜字、红烛、红稠,从南熏门到宣德楼,雪后的汴京城除了那一片晶莹的雪白,就剩下了喜庆的红色。

而很显然的是,随着陛下婚礼的临近,关于这场天下最高贵的婚礼,各种小道消息也在朝野和坊间流传。任何关于这场婚礼的花边新闻,比如皇后的家室、参与婚礼仪式的大臣名单,都成为了官员和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只不过,在这许多热门谈资里,有两件事情被议论得最多也最神秘。其中一个是百姓们的话题,而另一个则为官员们所重点关注。

被百姓们关注的事乃是关于司天监丞沈括大人的。在普通老百姓眼里,能担任司天监丞的人属于能跟老天爷直接沟通的人,总带着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东南方明如昼,俄成赤气,中有白气经天。主陛下移驾亲迎!”据说这段话出自朝堂上的沈大人之口。百姓们对这样文绉绉的话不太明白,但通俗的版本还是很快为他们所知。大概的意思是是指天上出现了奇怪的天象,有代表着帝王的白气,向东南方的明亮赤气移动。象征着皇帝有必要在结婚那天亲自出宫迎接皇后娘娘。

这件事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因为按照大宋朝历代的规矩,皇帝结婚自有一套繁杂的礼仪。而通常来说,皇帝在结婚期间是从来不出皇城的。

在以往,整个婚礼的第一个步骤是由皇太后在婚礼数日之前颁下诏书,任命十二个朝中的主要大臣为“六礼使”。所谓六礼,指的是“奉迎、发册、告期、纳成、纳吉、纳采问名”,每个礼位设正副使各一名,专职做好相关工作。

首先完成的工作是问名纳采这些准备事项。然后在结婚那天由奉迎使从皇城出发,将住在娘家里的皇后娘娘迎接到宫中,接着由发册使将事先制好的“皇后册宝”颁发给皇后,这就是咱们中国人所谓的“册立”了。再接下来就轮到文武百官上表祝贺于东上阁门。最后的步骤就是皇帝和皇后接受贡奉的酒饭,最后进屋上床….第二天前往景灵宫去行“庙礼”。

过去的这套规矩乃是参考了周礼而成,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从无出现差错。而现在司天监丞沈括突然向朝廷说什么“白气经天,主陛下移驾亲迎!”真是令人茫然无措。

“我朝所有礼制都依照周礼而订!”蔡汴身为礼部侍郎,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有发言权:“周礼上面没说陛下大婚时一定要在宫里!是以陛下亲迎未尝不可!”

“可是周礼之中有设置奉迎使的内容,假如陛下亲迎,那么奉迎使要来何用?若废除奉迎使,岂非与周礼不符?”苏轼也是礼部侍郎,他对天现异象这种事情并不是太在意。虽然司天监的官员人人都说看到了“白气经天”,可是自古对于天象就有许多解释。且皇帝结婚据传说往往再离谱的异象都有过,没有必要为了这事去修改礼仪。

礼部的争论当然使朝廷相当的头疼,最后还是向太后下了结论:“陛下从宣德楼出皇城,至朱雀门止步,其后奉迎使从朱雀门出,前往皇后处奉迎皇后至朱雀门。皇帝陛下与皇后在朱雀门接受万民祝福,再回皇城文德殿行册封之礼!”

向太后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是考虑得很周全的。一来天现异象,要说完全不予考虑是不可取的,所谓“天威难犯”就算向太后贵为天下之主,也不能和老天爷作对。二来真要皇帝去接皇后,似乎也不太可行。因为蔡汴这人是新党,向太后对这事是否存在猫腻还是有所疑虑。今天你蔡汴依据天象把礼制改了,明天你会不会故技重施再玩其他的花招呢?

所以向太后决定采用折中的办法。皇后的娘家乃是在已故侍卫马军都虞候孟元府上,孟府在外城的东南。那么皇帝可以出皇城,但不出内城。当皇帝到了内城的朱雀门之后,就让奉迎使前往奉迎皇后。如此一来即满足了“白气经天”预示皇帝移驾的要求,又可以满足祖制中设置奉迎使的条例。真是一举两得啊!

皇帝结婚之时还要在朱雀门接见万民,这样的消息使整个汴京城都沸沸扬扬。要说普通人见皇帝一次真的是很难。既便你身处皇城根下,每年的唯一机会也就是在金明池隔着上里远的池水望见皇帝的车盖而已,要想近距离的感受那浩然磅礴的王霸之气,根本就没有可能。可是现在机会来了,不但可以瞻仰一下皇帝陛下的风采,还能一同看见也许一辈子都不出几次宫的皇后娘娘。

于是乎,几天来汴京城百姓们的情绪,随着婚期的临近越发高涨起来,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在那天应该起多早的床去抢个好位置……

以上的事为喜欢神秘主义的普通百姓所关注,而帝国的官员们对皇帝是否亲自迎亲却没有太多的想法。准确的说,官员们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关于“六礼使”的人选。

深知帝国政治的官员们对“六礼使”人选非常的敏感。因为六礼使这种临时的虚位,只有朝中当权的重臣才能担任,此外还意味着皇室的信任。

特别是对于那些身处帝国偏远角落的官员们,即使他们平时听了再多关于朝中的人事传闻都没用,而现在只要仔细看清楚究竟哪十二个人出任“六礼使”,就可以对朝局看得分明,就可以对谁在朝中当红分析出个结论。

结果在十二月的第一天朝廷就公布了这次“六礼使”的人选:王存为奉迎正使、杨翼副之;尚书左丞苏颂任发册正使、王岩叟副之;苏撤任告期正使、皇叔祖赵景副之;皇伯祖高密郡王赵晟任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副之;此外还有梁焘、刘安世、韩忠彦、苏轼等四人出任纳采问名、纳吉等使臣。

这份名单的出台立即引起了朝野新一轮的猜测,里面除了最近风头极劲的杨翼之外,一个新党也没有。这是否意味着向太后要全力保持训政地位,既便皇帝成婚也还要继续训政下去呢?否则为何不为皇帝陛下安排几个辅政的人选,而清一色都选择了皇帝不喜欢的旧党大臣呢?…….

南泊大营。

“向太后来势汹汹啊!看这份六礼使的名单就明白了!咱们要加紧准备啊!有胜!” 刚刚成为奉迎使的杨翼站在湖边,任由寒冷的风从面上刮过。眼前的南泊真是美如仙境!在前几天的连番大雪过后,整个南泊湖结了一层冰,光滑如镜。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冰面上,给人绚丽的观感。

站在杨翼身后的王有胜打了个寒颤,缩了缩脖子道:“还是江南的冬天好!我刚从高邮军回来,江南的冬天可比咱们这要温暖许多!至于准备,我认为咱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说起来,再过几天就是兴龙节了!而杨翼在这段时间里真是繁忙到了极点,因为他要主导这次兴龙节的进程!

本来按照杨翼的想法,皇帝亲政才是新党的唯一出路,而皇帝结婚那天就是亲政的最好时机。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杨翼认为有必要借助“九鼎”的帮助。只要在皇帝大喜之时,不知从哪儿突然冒出了九鼎,以九鼎在人们心目中那种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就必然能给皇帝的亲政批上合理和神圣的外衣。

可是这样一来不是没有难度的,杨翼非常清楚自己面临着非常困难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九鼎应该怎么弄过来,第二则是九鼎应该怎样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当然,第一个问题被近来越来越能干的王有胜解决了。就在三天前,王有胜从江南把九鼎给弄了回来。据王有胜的描述,毛渐对这件事非常的配合,整个启鼎的过程极为隐秘和顺利。他们把鼎弄出来后装了船,船只则以北上运粮的外表加以掩饰。最后在汴京城外的虹桥码头上了岸,再跟整船的粮食一起运进了南泊大营。

南泊大营驻扎有武学学生、贡生、赐胡军、杂役等五六千人,每天里运进运出的物资何其之多?所以这次运输并没有引起外间的注意。甚至在南泊大营内部,知道这个情况的人也只不过是王有胜和种思谋、以及几十名亲信的赐胡军士兵。

“一点问题都没有!知道这事的人都在控制之下!什么消息都露不出去!”王有胜回来的时候跟杨翼拍着胸脯:“我办事!你放心!”

可是第二个问题就让杨翼伤透了脑筋。本来他有过一个已经想好的计划,先在京城周围找个地方把九鼎埋起来,然后让已经成为司天监丞的沈括造点声势出来,说是夜观天象,看到某处光芒大放,再然后朝廷派人过去这么一挖一看。啊呀!九鼎啊!这事就算是完了!

杨翼在十一月的时候已经是打算这样干了,并且还在太尉府的那次会议中把事情布置了下去。只可惜九鼎运到南泊后,思虑再三的杨翼便将这个计划彻底推翻。主要是这样做实在是很难达成既定的效果。你把鼎埋地下,回头朝廷派人去挖,那么挖的时间只能是朝廷来控制,谁能保证一定是小皇帝结婚那天挖出来?假若时间上配合不好,九鼎的出现就很难和皇帝结婚联系到一块,造成的震撼性效果也非常有限。更有可能反过来被向太后利用。要是有人说“九鼎的出现乃是因为向太后训政得到天意的支持!”到时就算他杨翼去跳汴河,都悔之莫及。

“我得把这事搞得越玄乎越好!玩神秘主义是俺们的老本行啊!”杨翼在否定原先的想法之后,就开始思考究竟怎样让九鼎突然出现在婚礼现场。

婚礼的现场是在皇城。而要想把九鼎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弄皇城里去实在是不太可能。杨翼曾经就这个事情询问过童贯的意见,看看童贯有没有办法运送个大东西进皇城。结果童贯的回答让杨翼哭笑不得:“大人究竟想运啥进皇城?没问题,多大都没问题!哪怕像青砖这么大的东西,杂家也有办法自由带进带出!”

九鼎和青砖当然不是一个档次上的概念,杨翼当即就死了把九鼎偷运入皇城的心,他决定把小皇帝给弄出城来。而要想把小皇帝弄出皇城,办法当然也只有一个,还是要依靠沈括。

“白气经天?这理由不错,沈大人真有想象力啊!”杨翼说这话的时候,沈括已经把事情办妥了!皇帝出皇城去朱雀门!听到这个消息的杨翼立即跑去看星空,只不过星空似乎几千年来都是那副模样,这使得杨翼不得不佩服沈括的想象力。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对杨翼来说,东风指的就是把九鼎突然变出来的方法!只不过杨翼在太尉府想了几天都不得要领,直到他决定去南泊换换空气散散心,这才想到南泊有一条现成的运鼎捷径!

“惠民河啊!”杨翼笑眯眯的看着南泊湖上的冰面,这湖是和惠民河相连的!湖结了冰但河还没有结冰!河水从南熏门的水门处流入汴京城中,流经朱雀门之后再从城西南而出。这真是一条捷径啊!只要能有办法让九鼎潜在水里顺流而下,就完全可以避开所有人的耳目进入京城,直接出现在皇帝停留的朱雀门前!

接下来杨翼就把自己的亲信将领全部找到哪南泊,他需要这些人一起帮他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而经过了长达半天的会议之后,一个被杨翼赞为完美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简单点说,这个计划分为三大块:行进、浮沉、潜泳及指挥。

“行进”,当然是指九鼎应该如何到达指定的位置,也就是朱雀门下的河段。按照商定的方案,九鼎将被事先捆绑在一个木筏上,木筏和九鼎的重量刚好与木筏产生的浮力相当,这样九鼎和木筏整个都能刚好浮在水面下。然后由潜游在水中的人员推动鼎船,沿着惠民河进入指定位置。

只不过由于天气寒冷水温太低,人员不可能长期浸泡在水里,所以必须沿着河道每一段设置一个据点。这些据点都是临水的民居,无论是租用还是购买,把这些据点内部与河道挖通。由于距离很近,所以这样的工程量并不大,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然后每个据点派出几名赐胡军的亲信进驻。当鼎船在水下向前推动时,每到一处据点就由新人接替,旧人上岸取暖。如此轮流推动,直到鼎进入到预定位置为止。到了预定位置后将整个鼎船固定在河底,等待下一个步骤。

当然,行进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是鼎如何能通过南熏门下的水门。一开始大家都无计可施,那水门里装有栅栏和倒刺,除非有人开门,否则是无法通过的。而王有胜在大家都陷入了沉默的时候发挥了作用:“既然没法通过,那就让人在那天把水门打开好了!这么简单的事情用得着想这么久么?我跟你们说,我有办法让那水门自己打开!”

说起来,王有胜敢这样打包票,乃是因为他认识南熏门的守将。在京城平叛的战斗中,王有胜曾经率领军队试图通过南熏门,结果跟一股守城的禁军僵持在了狭窄的城墙上。当时王有胜和那名禁军将领友好的聊了天,认了老乡之后就各走各路,禁军将领继续守他的门,而王有胜自己翻过五岳观找进城的道路。后来战争结束了,那名禁军将领还是靠着王有胜帮他说了好话,证明他是“打入敌人内部的自己人”,这才保住了把守南熏门的饭碗。

行进的问题解决之后,就是浮沉的问题。说起来这才是关键,要让九鼎在皇帝面前自己浮出水面,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关系到这件事的成败。

本来按照种思谋等人的想法,干脆就让人在水里把鼎举起来算了。只不过大家仔细分析了惠民河的河道情况后认为这样做绝不可行,一来河太深,人就算绑上石块站在河底举鼎,也不可能举出河面、二来河里以泥沙为主,人没法站立得稳当。

最后还是心思细密的张全柱想出了主意。而这个主意从理论上说可以万无一失的把鼎浮在水面上,准确的说是站在水面上。

“在河道的两边岸上,三个角上咱们各弄一个临水的房屋作为据点,每个据点在屋子里装上绞盘。事先预留绳索在河里。等九鼎到了指定位置后,最后一批推船的人就把预留的绳索穿过大鼎下面的鼎脚绑实了。然后人就可以离开了。等时机一到,三个点上同时拉动绞盘,收紧绳索,鼎自然会被拉紧的绳索绷出水面。由于绳索系在鼎脚上,只要咱们控制好收缩的强度,就可以让带有绳索的鼎脚刚好没在水里,而鼎身露出水外!”张全柱得意洋洋的一口气把话说完。

杨翼对张全柱的想法表示了赞赏之后,还是做出了一点补充:“九鼎只要出水面半刻种就好!然后三个点上放松绞盘,让鼎重新沉下去。咱们再出动一次潜水人员,把绳索割断,等朝廷派人去捞鼎,绝不会看出任何的破绽。”

至于潜泳和指挥的问题,本来种思谋等人认为这不成为一个问题。潜泳并不困难,找一个芦苇管之类的东西,伸出水面呼吸就好了,而且也很难让人发现,自古俺们都是这么干的嘛!可是杨翼对这样做却心存疑虑。在他看来,九鼎进入预定位置之前这样做没问题,可是到了朱雀门后,如此众多的官员和百姓在场,你伸个什么芦苇管之类的东西出水面,难保不被哪位眼尖的人看到,终究不太保险。

“用气囊吧!”思来想去,杨翼得出这么一个不知可不可行的主意。这个世界上没有塑料也没有橡胶,想做气囊唯一合适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鱼鳔。鱼鳔就是鱼的肺,软硬度很适合用来缝制气囊,只要缝制的时候采用三层交替法,再适当的使用火漆来保证气密性,制成简单的呼吸气囊问题还是不大的。准确的说杨翼认为可以存储几口空气在气囊中,供水下的人短暂换气。

这个方法不会对所有人使用,在九鼎进城的过程中潜水员还是依靠管子来换气,因为进城的时间被安排在晚上,不可能有人看得见河面上还有管子伸出来。而气囊是给最后一批割绳索的潜水员使用的。因为最后去割断绳索的时候河岸上一定站满了人,绝对不能依靠管子,只能靠气囊短暂换气。好在游过去割断绳索难度并不大,换上几口气应该就能完成任务回来了。

而根据杨翼的构想,最后一批下水至少应该有五个人才保险,并且每个人不说多,备上三个气囊还是有必要的吧?只不过气囊的缝制需要大量的鱼鳔,一天鱼的鱼鳔只有小小的一点,十五个大气囊没有上千条鱼那是缝制不出来的。更令杨翼想不到的是,张全柱在听说了鱼鳔制作气囊的方法后,还来了兴趣:“那么咱们还得做一个很大的气囊。这个气囊是放在鼎身的中空处排水用的。当鼎被拉出水面的时候,鼎身里全是水,实在是太重了。事先加个气囊占满鼎身的空间就使得鼎被拉上来时会比较轻!等到鼎再一次入水后,割绳索的人顺便把气囊刺破,几个破鱼鳔残流在鼎里并不会惹人怀疑!”

张全柱的意见得到了通过,而带来的问题就是一千条鱼都不够用了,这个用来排水的气囊比十五个呼吸气囊加起来还大。怎么着没有过万条鱼那是根本做不出来!

“发动人手给我抓鱼、买鱼!时间紧迫,全力开工!”杨翼一声令下,整个汴京城立即鱼价暴涨……

回到指挥的问题上来,杨翼非常清楚这次行动的成败与指挥密切相关。他认为自己应该依据这帮亲信的特点来指派分工,而最重要的是整个行动的参与人员要绝对可靠,不能泄露一点机密。

王有胜负责整个水下行动的指挥,他将在陆地上跟随九鼎的前进。在每个河岸边的据点随时指挥据点人员换班轮替。而且最后一批下水的人由王有胜亲自带队下去。

种思谋负责外围的宣传造势。他会带领事先并不知情的武学学生和贡生们前去观摩陛下在朱雀门的风采。事情到来的时候,种思谋就会发动学生对这事大为渲染,四处传播九鼎出水的消息,增强这个事情带来的心理效果。

张全柱负责各个据点的施工和营造,他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或买或租用临水的大量民房,对通水地道和绞盘进行安装。

陆定北则带着三百名亲信赐胡军士兵,从城内开始沿着河道布置,身着便服怀带刀刃!任何察觉到河道里有异常而想去观望一番的人,无论平民还是官员,陆定北都会毫不犹豫的砍下他的脑袋!

当然,所有参与行动的人手,全部都来自赐胡军,这些来自留山原的胡人才是杨翼唯一可以相信的力量。就算是武学学生也不能让他们知道任何一点的消息,武学学生和贡生们只是外围宣传的一点助力而已…….

看着南泊湖那美丽的冬景,杨翼终于还是叹了口气:“有胜,你说咱们能成功么?”

“人多力量大,没啥不能成功的!”王有胜毫不在意的咧开嘴笑笑…….

现在就快要到五更天了,虽然黎明前的时刻总是那么黑暗、虽然冬季的特点就是昼短夜长,然而今天显然和以往大不一样!全天下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汴京城,此刻正大放光芒。五更天的汴京城,绚烂的灯火!缤纷的焰火!照亮了城中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整个帝国的天空!

没错,今天是十二月八日,皇帝的生日兴龙节,皇帝大婚的好日子!

大量的民众彻夜未眠,在寒冬的冷风中,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了灯火辉煌的朱雀门前。惠民河两岸,在三更天的时候就已经挤满了数万围观的百姓。或许因为有如此多的人,这个寒冷的冬夜,竟也显示出了几许温暖!

皇城,文德殿!

此时的文德殿热闹非凡。宰臣、亲王、执政官、宗室、百僚、大小使臣身着最隆重的朝服,自觉的站好了自己该站的位置。只等时辰一到,皇帝和太后驾临,今天的仪式就将正式开始。

杨翼觉得有点疲倦,他能不疲倦么?昨夜乃是九鼎进城的时间,但他却要整夜的待在皇城里准备皇帝结婚的诸般事宜不得分身,担心啊!也不知道王有胜那个混蛋究竟把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九鼎到了预定位置么?

看了看殿中正在谈笑风生的大臣们,每个人脸上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模样。而杨翼却觉得无趣得很,担心和紧张来回折磨着他的神经!

“我说杨大人!”王存不满的看着焦躁的杨翼:“您今天可是奉迎副使的身份啊!注意一下形象嘛!朝臣们都看着….哎!我正说你呢!你纠人赵相的胡子干嘛?”

杨翼摆弄着赵瞻的胡子不愿停手!这心情紧张嘛!咱不找点事情做非崩溃不可!这赵瞻还真是好脾气,整个就一糨糊性格!我不鼓捣他的胡子难道我还敢纠你王存的胡子么?

正闹腾的时候,只听三声鼓响,乐声大作!一曲《乾安》高亢响亮。皇帝赵煦和向太后到来了,婚礼的整个仪式终于启动了。

百官迅速的完成了从交谈到肃立的状态转换。山呼万岁之后,东北角有侍中官员高声呼叫:“皇太后有制!再拜!”众官员再次跪拜。

向太后今天一身隆重的装束,高声朗读道:“皇帝年长,中宫未建,历选诸臣之家,以故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孙女为皇后。制诏六礼,侍中宣制!”

侍中官员再度高呼宣制:“皇太后有制:命公等持节展礼,奉迎皇后!”

以王存为首的十二名官员,当即回礼高呼:“臣等尊制,即刻奉制以礼奉迎!”

杨翼就在这十二个官员里面,套拉着脑袋跟着王存一通瞎喊,反正人喊什么自己跟着喊就是。只不过他俩眼睛却没有闲下来,混在队伍里东张西望。皇帝结婚啊!这事多希罕?反正这种节目可不是每年都能欣赏到的,还不用门票,不好好看看可就有点吃亏了!

杨翼一不留神就看到了小皇帝。还别说,赵煦今天真是精神得很,头顶通天冠身穿绛纱袍,确实很有王霸之气。“一会有你乐的!”杨翼一想到自己的计划,就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满足感!历史,操纵在了自己的手里!自己居然决定了皇帝的命运,这实在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繁琐的礼节进行了将近大半时辰方才结束,一夜未眠的杨翼跟在官员队伍里又是跪拜又是吆喝,累了半死之后终于跟着皇帝的辇驾从宣德楼而出,吹吹打打的直往朱雀门而去!

整个内城从昨天中午开始就已经戒严了、宽阔的御道两旁除了正在行礼的卫兵一个人都没有,所有将要接受皇帝召见的子民,此时都汇聚在朱雀门的外城处了!

杨翼看着戒备深严的景象,心中还是颇为自得的,内城戒备森严外城人山人海,俺选外城的惠民河动手真是有先见之明啊!轻轻推一把前面正迈着四平八稳步子的王存:“王相,您在京城还真是作了大贡献啊!瞧瞧这些戒严的士兵,都是从十大禁军里挑出来的吧?那叫一威风!只不过内城如此,外城又如何?”

王存头也不回,笑道:“子脱放心便好!外城百姓众多,当然更要加强防护。各处楼宇制高点早有禁军卫士占据,街口巷尾全都设立关卡检查,便装侍卫更是混迹于各处。绝对万无一失,就连城中的河道,也有舟船巡弋!子脱只管随我前往奉迎皇后娘娘,其他的都不必操心!”

杨翼顿时心中大惊,刚才的得意之情全部抛到九宵云外!河道也有舟船巡弋?这是啥时候搞出的规矩?俺们京中的水师就这么点人平时都在金明池那边,你王存把水师调过来搞什么呢?这下大事不妙,但愿王有胜聪明过人福大命大,千万别出差子才好!

一路胡思乱想到得朱雀门,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变了模样!适才的内城是如此安静,而一到朱雀门,震天动地的狂热欢呼声就像一股令人窒息的大浪,狂猛的冲击着每一个到场的人。

皇帝赵煦的心情显然非常好,他站在朱雀门的城楼上四处远眺。从朱雀门上望过去,此时天色已是微明,曙光却依旧被城内无数的灯火所压制!惠民河两岸,黑压压的人群根本望不到边际!喜庆的红色、雪的白色、灯火的金光、天上的霞光各种美好的颜色交相辉映着这个世界!今天还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

赵煦情不自禁的向着自己的子民们挥手致意,随之而来的当然是一阵强烈过一阵的“万岁”之声!民众的情绪一步一步迈向新的高峰!

杨翼站在距离赵煦不太远的地方,忐忑不安的看着惠民河!天要亮没亮,在周围的火光照射下,尽管河面上非常明亮,但河水反而更让人难以看穿。杨翼知道这是镜面原理,外面太亮则河水就想镜面一样反射着光芒,至于河里的情况则让人难以捉摸!

“还好还好!”杨翼紧张的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眼下朱雀门前的这段河面上一艘船也没有!想来巡逻船都放在外围。此时正是好时机啊!王有胜!快动手!把今天这场婚礼推向最高峰!

只可惜杨翼失望了,河面上黑黝黝的毫无动静!“会不会出事了?”杨翼开始觉得有点冷,举目四处张望,又丝毫看不出异常。连负责整个京城安全的王存脸上,也是一片宁静的神色。

“皇太后有制!命公等持节奉迎皇后!”侍中官员高亢的声音再度响起,直接打断了杨翼的思绪。作为奉迎副使,杨翼不能再在朱雀门停留,而是要跟着王存前往孟府迎接皇后。

一路之上杨翼都疑神疑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疑惑越发强烈起来。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杨翼已经说不清自己的心情了,极远处的朱雀门那边不断的传出欢呼声,却搞不明白九鼎是不是已经浮出来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几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盛世大宋 最新章节第十四章 神迹?人迹?,网址:https://www.963k.com/272/272640/142.html